村民“幸福指数” 全靠“村里乡亲”周到服务

30家中省媒体记者走进运动员村

全运村是全体村民赛事期间的“大本营”,大家比赛之余,工作生活的“幸福指数”,全靠“村里乡亲”的周到服务。9月家中省媒体走进全运村运动员村24日,30,参加运动员村媒体开放日活动,“沉浸式体验”让媒体记者对全运村有了更直观地了解和认识。

媒体记者在村委会展厅了解全运村运行的基本情况( 陈冰 摄

为“全运嘉宾” 送上“西安家园”衷心的问候

“希望所有村民作为我们的‘全运嘉宾’,能够在‘西安家园’里体验到来自陕西、西安衷心的问候!”在接待媒体时,全运村执行副村长杨祎表示,因为疫情防控原因,第十四届全运会全运村是有史以来开村到闭村时间跨度最长的。为了能让大家在离开全运村时带走美好的“西安记忆”,全运村特地为运动员、技术官员、媒体记者精心准备了一份小礼物——《印象秦岭》茶杯和茯茶礼盒。

“《印象秦岭》茶杯专为第十四届全运会定制,杯身绘画以秦岭的绿水青山体现绿色全运主题,盖钮选用西安市花石榴花,寓意赛场竞技如石榴花一样绽放。茶杯传承耀州窑工艺,彰显了陕西的历史文化。茯茶是陕西的代表,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的茯茶就出自陕西泾阳,传统工艺的茯茶砖以长条形为主,我们结合中秋节把它做了改良,做成月饼形状,也是借此送上我们对大家的中秋祝福。”

巍巍秦岭,镌刻周秦风骨,熠熠耀瓷,回响汉唐余音,酽酽茯茶,蕴藏秦川灵韵……杨祎说:“我们将这份代表三秦人民心意的礼物送到您的手中,也呈上我们最诚挚的祝福!”

家门口的全运会 令人对西安有更多希冀

“民以食为天”,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台)新闻中心记者王萱是个标准的“吃货”,不管走到哪儿,他都对美食充满热情。在当日走访中,他将镜头对准了运动员村餐厅。

“运动员村餐厅跟媒体记者村餐厅最大的区别,就是标签的细致化,每份食品的蛋白质含量、热量等信息都有详细标注,对于运动员来说,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搭配。”王萱表示,餐厅里的食物种类非常多,能够满足全国各地运动员不同的口味。

作为陕西本土媒体记者,王萱认为,十四运会的召开,展现了中国在体育方面的综合实力。“无论是比赛场馆的建设,还是全运村服务保障的方方面面,都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全运会为契机,我想所有西安人都和我一样,对这座城市的新生活有了更多希冀,相信十四运会为今后西安的发展,提供了无尽的可能。”

文化元素让人眼前一亮 管理体系运转环环相扣

作为一位颇有资历的记者,来自江西日报社的许南平去过6届全运会,在他看来,这一次的全运村运动员村跟以往相比,很多地方令人惊喜。

央视记者在运动员村采访(康乔娜 摄)

“全运村里的文化元素明显多了,从非遗展示厅,到志愿者服务中心的体验区,陕西文化元素的点缀,让人感到眼前一亮。”许南平说,平时在媒体上看到的西安锣鼓、拓片、马勺等传统元素,在全运村里终于见到了实物,还能参与其中进行体验,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村民对陕西文化有了更多了解。

此外,还让许南平感受颇深的是,全运村的管理体系运转环环相扣,井然有序。“本届全运会跟以往都不一样,全运村在疫情影响下全封闭管理,如何做到管理上的‘严丝合缝’,是一件需要反复模拟推演的事。这段时间下来,我能感受到主办方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也能感受到许许多多服务保障人员,为全运村正常运转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有压力也更有动力 希望借鉴陕西经验

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花落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下一届东道主之一的广东媒体记者,此次在西安全运村有什么体验和感受?

广东广播电视台体育频道记者邱业锦表示,陕西作为十四运会主办方,无论是比赛场馆的现代化建设,还是全运村里的服务保障都非常好。“来西安报道全运会也有20多天了,今天是第一次来到运动员村,在和运动员的沟通中我了解到,全运村给他们最大的感受是安静、舒适、放松。这样的环境能够保证运动员得到充分休息,维持较好的身体状态,对比赛来说也非常重要。”

“下一届全运会将在粤港澳地区举行,我们既有压力也有动力。希望我们也能学习借鉴陕西好的经验做法,全方位做好服务,用大湾区的热情欢迎全国各地的运动员和媒体同行。”邱业锦说。

康乔娜/文

主办单位:西安国际港务区管理委员会

电话:029-83620315(政务服务中心)

网站标识码:6101000063 陕ICP备2001256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11020000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