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国际港务区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行动方案

一、目标任务

国际港务区将紧盯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北跨发展、秦创原创新驱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赛道以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联防联治、社会民生稳就业促增收等领域,抓好项目谋划、建设、招引、服务,落实“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项目动态管理机制,持续做优存量、壮大体量、提升质量,为稳投资、扩内需、促发展筑牢根基。

——扩大总量。38个市级重点在建项目全年完成投资491亿元,在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中占比进一步提升;13个新开工项目9月底前全部开工,全年完成投资10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全年实际引进内资、实际使用外资增速分别达到12%和10%。

——调整结构。立足园区资源禀赋、发展定位,充分发挥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开放平台作用,聚焦重点产业链和产业前沿,更大力度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全年民间投资增长11%,工业投资增长13%,加大科技研发总部型项目招引力度,提升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比,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户。

——提升速度。项目前期谋划、审批服务、要素保障、建设进度、竣工投产速度持续加快;13个新开工市级重点项目一、二季度开工率分别达到56%、90%以上,三季度全部开工。力争2个前期项目提前开工建设。加强政策争取力度,积极申报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金融工具等项目扶持。

——加强储备。围绕西安市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西安都市圈建设、“双中心”建设、“北跨”发展等重大战略,做大做强项目谋划储备,在2023年市级重点项目总数、年计划投资、新开工项目数较2022年增长10%的基础上,实现2024年项目数量、质量有新的提升。

——高效管理。围绕签约、审批、建设、竣工、达产等项目建设各阶段,建立环环相扣、实时跟踪、动态管理的推进体系,推动项目决策科学化、推进专业化、实施规范化、要素配置市场化,项目管理水平、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亲清政商关系进一步强化,不断巩固和提升项目建设环境。

二、组织领导

成立由党工委、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高质量项目推进年工作专班。

组 长:孙艺民 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副组长:李 翔 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杨 祎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王运动党工委委员、综保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

范明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任社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马选利 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屈锦薇 陆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成 员:各街办,各办、部、局,各产业园、示范园、陆港集团、西安港集团负责人。

高质量项目推进年工作专班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发展改革局,办公室主任由发展改革局长担任。

三、重点工作

(一)高质量做好谋划筹备。深抓项目谋划,做到接续当下与备足长远相统一。坚持前瞻布局、审慎决策,做精前期的原则,不断充实储备库、扩大总量,形成高质量项目梯次推进的良性循环。

1. 围绕产业强化项目招引。通过积极参加丝博会、欧亚经济论坛等活动,继续深化“老朋友、新合作”,深入开展延链、补链、强链招商。以投行思维、链式思维、闭环思维持续招引含金量大、含绿量足、含新量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实现项目招引量质并进、以量为基、以质取胜。瞄准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创新能力强、带动潜力足的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精准发力,建立园区招商项目统筹机制,全年实际利用内资45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050万美元。(责任单位:投资促进一局、投资促进二局、发展改革局等)

2. 紧盯政策做优项目储备。紧盯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重大规划,对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和省级、市级预算内投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投融资政策,持续滚动做好项目储备,确保项目高标准承接、高效率落地,力争全年争取政策性资金1亿元。围绕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医工科技研发应用、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领域加强谋划,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重大工程。(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局、财政金融局、住房建设局、投资促进一局、投资促进二局)

3. 抢占先机加快项目谋划。探索建立高质量项目发现培育工作机制,不断优化科技和产业创新生态,发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投资基金等作用,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基建、数字经济等新领域新赛道,做好“优存量”“扩增量”文章,做好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加快完成各类审批和要素配置,全力扶新扶优、培大育强,谋划培育一批引领性、成长性强的新项目、好项目。(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局、住房建设局、投资促进一局、投资促进二局等)

4. 着眼落地做深项目前期。对“十四五”重大建设项目总体进展情况进行梳理评估,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报批的衔接工作力度,调整一批不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项目,新谋划一批接续发展的项目。不断做大做实我区重点项目库,切实推动区域重点项目储备质量和数量动态有序增长,2024年储备区级新开工重点项目不少于12个,新增总投资200亿元以上;纳入2024年市级重点建设计划项目不少于35个,总投资400亿元以上。(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局、住房建设局、生态环境局、投资促进一局、投资促进二局等)

(二)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统筹扩大规模与优化结构,善抓项目建设,不断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强引擎”,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成效改善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

5. 着力打造智能制造和医工科技产业聚集区。以康佳智能家电、西部超导医工科技、“一带一路”临港产业园等龙头企业和临港制造园区为承载,打造智能制造和医工科技产业聚集区。依托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积极申报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力争取得更多医工科技前沿攻关成果。依托“长安号”通道优势和西安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加快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全力推动本地制造业企业搭载中欧班列“长安号”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局、资源规划局、住房建设局、自贸港口局、投资促进一局、投资促进二局、临港产业园等)

6. 加快科技创新项目落地实施。持续推动西安国际港务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推进“三项改革”,实施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个工程,带动产业投资规模扩大。抢抓“双中心”建设的重大机遇,全力推进国际港务区“一带一路”科创平台建设,支持并积极推进西部超导医工科技、汇芯未来、联东U谷等科技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培育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8个以上,释放新增产能10亿元以上。(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局、投资促进一局等)

7. 强化政府投资引导支撑作用。坚持“管行业管区域就要管项目、管投资”,建立工业及研发、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总部、基础设施和绿化、民生配套、征地拆迁、安置房、北跨等领域年度项目推进清单,争取一批重点项目提前开工建设。力争全区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5亿元,纺渭路、安澜路、欧亚大道跨铁路北环线等项目年内竣工通车。(责任单位:住房建设局、生态环境局、发展改革局、基层工作部、宣传文旅局、中央商务区产业园、教育卫体局等)

8. 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不断提升企业投资主体地位,促进民间投资扩规模、优结构、提质效。建立重大民间投资项目清单,组织企业积极参加民间投资项目对接会。加强民间投资融资支持,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领域项目建设和国有存量资产盘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破除市场准入壁垒。(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局、财政金融局、住房建设局、投资促进一局、投资促进二局等)

9.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发挥国际港务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中欧班列长安号通道、国际港务区平台,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完善海外招商工作网络体系,积极“走出去”“请进来”,面向欧美、日韩等国家和港台地区引进重点项目。鼓励现有外资企业扩大在我区的投资规模,持续跟进,加快推进重点外资项目落地。(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局、自贸港口局、投资促进一局、投资促进二局等)

(三)高质量提供要素保障。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牵引导向、统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狠抓要素配置,及时解决项目融资、用地、用能等方面需求,持续提升保障供给能力。

10.强化有效投资政策保障。围绕全年投资增长预期目标,建立扩大有效投资政策“工具箱”,有效落实财政贴息、投资补助、要素供给、重大项目提前开工等调控调节措施政策,超前做好预期引导和调节,防范超预期因素冲击,确保全年投资运行在合理区间。(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局、财政金融局等)

11.优化项目资源要素保障。持续深入推进“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进一步推进“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实现全区新增工业项目用地“标准地”供应达到100%。利用好市级重点项目审批“绿色通道”,落实并联审批,对土地、环评等手续办理实行即报即办。建立“两高”项目管理目录,强化节能审查源头把关,落实用能预算管理要求,不断优化完善能耗要素配置。(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局、资源规划局、社事和行政审批局等)

12.强化财政资金支持及市场化融资保障。坚持财政资金快拨快用,用于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市级财政资金原则上6月底前下达完毕。完善金融机构和重点项目常态化对接机制,定期向金融机构推送需求清单,开展“政金企”融资对接活动,实现省市区级重点项目融资对接全覆盖。力争全年新增上市企业1家。用好投融资改革政策,建立政府和专业机构深度协作机制,合理扩大非金融企业公司信用类债券融资规模,力争新增储备REITs项目1个。(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局、财政金融局等)

(四)高质量实施服务管理。统筹横向协同与纵向联动细抓项目服务,进一步把服务项目、服务企业的导向树起来,步步为营、见行见效。

13.深入论证、科学决策。做深做实项目前期,全面论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科学测算投入与产出、运营成本与收益水平,合理确定选址规模、建设方案、运行模式、要素需求,精准研判把握项目风险,确保项目自身质量过硬。坚持“先评估、后决策”,加大前期工作经费保障力度,完善投资决策流程,不断提升项目决策科学化水平。(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局、资源规划局、生态环境局、财政金融局等)

14.创新方式、高效审批。建立健全“多部门参与、事前会商,充分衔接、一次办结”并联审批机制,推进“可承诺事项+并联审批+事中事后监管”,推行重点建设项目行政审批手续无偿帮办代办服务,推动项目手续快办快结。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数据共享和系统集成,落实社会投资项目“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审批,严格控制新增或变相增加审批环节,不断提高审批效率。(责任单位:发展改革局、资源规划局、社事和行政审批局、财政金融局等)

15.专业推进、规范实施。坚持“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全面推行项目审批委托评估、项目招引尽职调查、合同签订依法审查,稳妥推进并适时推广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更好发挥第三方机构专业优势。科学划定企业投资与政府投资边界,实行差异化管理,牢牢守住资源、生态、文保、安全、民生、债务、产业、廉洁等底线红线,严防违法违规项目上马,构建多重约束条件下规范实施项目新常态。(责任单位:党群工作部、发展改革局、资源规划局、生态环境局等)

16.精准监测、全面评价。建立健全以“亩均效益”为导向的项目评价体系,构建资源要素配置与评价结果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统计、审批、要素保障等各类数据的定期监测和协同运用,持续完善高质量项目动态监测评价机制。对近三年实施的项目成效进行“回头看”,持续查找问题、督促整改,促进项目健康有序建设;对中央和省级预算内投资项目开展全覆盖中期评估,确保财政资金效益有效发挥。(责任单位:资源规划局、生态环境局、发展改革局、社事和行政审批局、财政金融局等)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国际港务区高质量项目推进年工作专班机制保障作用,统筹抓好推进年各项任务落实,定期会商研判、综合调度、安排部署。压实高质量项目推进主体责任,细化任务目标和落实措施。

(二)落实“四个一批”工作要求。建立国际港务区“四个一批”高质量项目滚动实施工作机制。“四个一批”整体工作由发展改革局牵头落实。“谋划一批”“储备一批”由发展改革局牵头,投促一局、投促二局、中央商务区及现代商贸产业园、港口及临港产业园、自贸港口局、资源规划局、基层工作部等部门配合。“开工一批”由发展改革局牵头、资源规划局、住房建设局、社事和行政审批局等部门配合。“投产一批”由发展改革局牵头、投促一局、投促二局、中央商务区及现代商贸产业园、港口及临港产业园、自贸港口局等部门配合。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四个一批”要求,建立完善项目推进清单和要素保障清单,加强项目调度、协调、推进、保障,要密切协作、形成合力,集中力量破解制约重大项目建设的突出问题。

(三)强化跟踪监督。园区结合项目推进情况及全市安排组织开展项目开工活动,促进项目成熟一批、开工一批,能开全开、应开尽开。聚焦八个方面重点工作,积极参与全市每季度重点项目观摩活动,在“比、学、赶、超”中营造抓项目、促发展良好氛围。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合重点项目三级包抓机制,每季度对高质量项目推进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建立问题清单,做到责任到人、销号管理,对工作推进不力、项目进度滞后的进行挂牌督办。建立关系全局的重大前期项目清单,制定开工任务书、时间表,明确责任、专班推进。

(四)加强责任落实。做实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包抓重点项目工作机制,包抓领导定期到项目现场办公,了解建设进度、实地解决问题。为市级重点项目一对一选派委领导及中层包抓干部,帮助项目单位协调对接政府部门,加快办理各类审批手续。委领导每周深入项目一线1次,中层包抓干部每周至少到现场1-2次,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对于推动难度较大的项目问题,委领导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积极开展投资项目政策进基层培训活动,突出抓好手续办理、项目管理、要素保障等政策培训。

(五)强化激励宣传。将抓高质量项目能力和成效作为选人用人重要参考,激励干部争当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弄潮儿”。加强高质量项目推进年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借助官网官微等平台,在项目集中开工、观摩,重大项目签约落地、竣工投产等重要工作节点进行及时报道,宣传推广抓高质量项目的经验做法与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