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国际港务区2019年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2019年,西安国际港务区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发展“三个经济”为指引,以“加快建设内陆第一大港,服务全国向西开放”为目标,全力加快推进各项工作,园区主要经济指标全面超额完成,位居全市前列。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全年生产总值增长1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4%;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8.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4.28亿元,同比增长72.2%;民间投资增速14.1%;培育并总结自贸试验区创新成果29个,其中1项在全国推广,4项在全省推广,2项获省级最佳实践案例。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国际港务区在工作中呈现出“三大亮点”,重点推进了以下工作。

(一)“三大亮点”成效显著

一是建设内陆第一大港,服务全国向西开放。园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指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将改变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对外开放格局,使陕西进入向西开放的前沿位置”的指示要求,学习借鉴深圳服务于全国第一轮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加快建设内陆第一大港,全力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球物流体系。在通道方面,全年长安号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增长,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在10条主干线稳定开行的基础上,新开拓了西安至土耳其-布拉格(中间走廊)、德国曼海姆等5条新线路。长安号蝉联全国中欧班列质量评价指标第一,实现了高质量、市场化、可持续开行。在集结中心建设方面,成功获批西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襄西欧、蚌西欧、徐西欧、冀西欧、厦西欧相继开行;开行欧洲回程公交班列,回程集结中心进入试运行阶段,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初具雏形。在基础设施方面,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二线束建成投运,无人自动化码头启动建设,西安港综合口岸项目一期主体封顶。2019年累计进口汽车8946辆,出口汽车13334辆,位居全国内陆整车口岸第一;粮食口岸进口粮食约3.54万吨,位居全国内陆粮食口岸第一。在对外合作方面,与招商局、中远海、中粮、中林集团、中铁集等大型央企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开发建设运营西安港,进一步推动了西安港融入全球港航体系。

二是创新理念统筹谋划,培育面向“一带一路”产业体系。贯彻省市“三个经济”发展要求,立足西安港优势,做足开放文章,做大开放经济,重点打造具有丝路特色、服务向西开放的产业体系。今年注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了绿地、中冶、招商局等世界500强企业9家,重庆力帆等中国500强企业3家。临港产业方面,积极承接东南沿海和丝路沿线国家产业转移,获批“陕西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承接中心”,瑞图、思赢英格、中晶伟业等11企业落地生产,产品出口中亚、俄罗斯、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地;现代商贸物流产业方面,粮食、油脂、整车、铜、铝、木材等大宗商品集散中心加快建设,引进中林集团、广汇汽车大区总部和平行进口车全国总部等项目,京东“亚洲一号”、中国邮政项目、传化丝路公路港(一期)投入运营;电子商务产业方面,引进了考拉海购、蜜芽集团等项目;新签约巨麦科技等31家企业;获批国家二手车出口试点,全国首单二手车出口业务顺利开展;园区38家企业获准成为首批省级“无车承运人”单位;新金融产业方面,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和离岸金融,全国首创“央行·长安号票运通”供应链金融新模式,有效解决了临港企业的流动资金问题;文化体育产业方面,引进了云视点影视文化、闲兔网络科技等文化企业,陕西国家广告产业园主体建设基本完成即将投入运营,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速位居开发区前列,文化产业聚集效应基本形成。

三是高点定位彰显特色,全力建设现代化国际示范区。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顺应自然,尊重规律,构建合理城市空间布局的新城市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标准管理好每一个项目,全力建设面向丝路沿线国家的城市功能载体,打造现代化国际示范区。聘请深圳城市交通研究中心、中建西北院对园区全域道路综合交通和中轴公园进行了规划设计;成立了规划建设专家委员会,引入国内知名第三方机构,对重点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进行全程管控。截止2019年底,奥体中心“一场两馆”主体结构已完成;全运村“三村九中心”正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奥体中心周边“四横三纵两桥一隧一岸线”项目全面拉开建设,水电气暖等配套设施按进度加快推进;招商局丝路中心、中铁丝路总部、中冶集团西北总部、中国电建西北总部、华润奥体酒店、绿地丝路全球贸易港、绿城全运星级酒店等重大项目启动建设。

(二)重点工作有序推进

一是自贸改革不断加大,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充分利用“开发区+自贸区”创新改革优势,着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全城通港”政务服务新模式在全省推广,大力推行“楼小二”服务,499个行政审批事项纳入“一口受理”;正在打造以第二国际商事法庭、第六巡回法庭为核心,全力打造国家级“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依托园区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主导产业,参照广东自贸区国际青年人才双创工作及国际法律服务创新经验,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商务专业培训、留学生“双创”、国际法律服务环境建设等,探索“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新模式。

二是民生福祉质效齐升,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秋季投入使用新建幼儿园1所、扩建中小学及幼儿园10所;全面拉开新筑新城二期、秦汉和苑、新合新苑、双寨尚苑等安置房建设,总开工面积达206万平米;创新规范辖区地下砂资源管理,从源头上解决农村基层治理问题;累计完成公租房分配1272户,公租房已投入房源入住率97%以上;辖区小区的物业市场化管理覆盖率达到100%;三线作战齐头并进推进脱贫工作,顺利完成中省市交办的脱贫任务。

三是生态文明水平稳步提升,城乡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蓝天碧水净土青山”四大保卫战顺利推进,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增加,较去年增加了37天;PM2.5浓度均值56微克/立方米;PM10浓度均值102微克/立方米;全年新建提升绿化总面积79万平方米,栽植乔木3.2万株;河道“清四乱”工作圆满完成,灞河国际港务区段实现全线截污。

四是平安建设持续推进,社会大局平稳有序。常态化开展重点群体和重点领域社会稳定矛盾问题排查化解工作,全力做好维稳信访工作;从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入实施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全年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着力打造“多网合一”“多员合一”“一员多用”的全科网格,建设智慧城市监管平台,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五是宣传力度不断提升,园区影响力持续增强。园区快速发展得到了方方面面的支持和认可,韩正副总理、周强院长、胡和平书记、刘国中省长、梁桂常务副省长、王浩书记、李明远市长等中省市领导先后多次莅临园区视察指导工作,均对园区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央视首次以中国内陆第一大港的视角对园区进行了报道,《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陕西》等栏目大篇幅报道了园区发展成就。2019年,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级媒体报道园区工作520余次。

六是全面强化党建引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先后召开28次党工委会议、14次中心组学习会,深入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切实做到“两个坚决维护”; 常态化开展“两学一做”,认真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提升政治敏锐性,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好旗帜鲜明站稳政治立场;补齐配强“两委”班子,完成村级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工作任务,整顿提升7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健全非公和综合党委机构设置,组建非公和社会组织党组织7家,确保党建工作实现全覆盖;做好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外向型高端人才引进工作,传承好陆港精神;用好铁军队伍,推进干部到一线锻炼成长;稳步推进监察职能向镇街延伸,落实街道监察组挂牌及组织、人员配备;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加强监督检查和执纪问责力度。

2020年,国际港务区党工委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抓住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好中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市委十项重点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创新、苦干实干,努力把国际港务区打造成生态西安的名片、绿色发展的示范、对外开放的窗口,为陕西西安追赶超越贡献陆港力量。

(一)建设内陆第一大港。持续推动长安号市场化、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确保在全国绝对领先;加大长安号欧洲南线、北线的开行力度,进一步提升服务覆盖面。深化与中铁联集、哈铁、乌铁、俄铁、德铁、土铁等丝路沿线国家铁路部门和日韩港口、青岛港、宁波港等合作,加密与厦门等合作城市班列开行频次,切实降低物流成本,加大服务全国向西开放的力度。

(二)培育面向“一带一路”的产业体系。联合国家开发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和离岸金融,发展面向丝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化金融产业;积极承接东南沿海和丝路沿线国家产业转移,打造面向丝路沿线国家的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推动大宗商品和电商产业聚集发展,积极培育区内相关电商企业做大做强,加快粮食、油脂、整车等大宗商品集散中心建设,加快发展面向丝路沿线国家的国际贸易产业;做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引入面向丝路沿线国家的会展文化体育时尚产业。

(三)打造现代化国际示范区。对标国际一流,借力全运会,围绕西安奥体中心周边的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快奥体中心“一场两馆”建设,按计划推进“四横三纵两桥一隧道”;切实推动招商局、中铁、中冶、中电建总部项目和华润、中粮、绿城、绿地等重大项目快速建设,全力打造现代化国际示范区;持续加快建设第二国际商事法庭项目建设,积极吸引国际知名律所、商事仲裁、调解机构等入驻,全力打造国家级“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

(四)持续做好自贸改革创新。充分借鉴吸收北京、上海等先进地区的前瞻性经验和做法,按照服务便利化、投资贸易自由化、金融便利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四个板块开展创新工作。一是创新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证照分离改革、政务服务“好差评”、政策兑现改革、“互联网+政务建设”等方式,打造智慧政务体系。二是围绕中欧班列(长安号)高质量发展、物流产业链延伸、集疏运体系构建、智能化港口建设、通关效率提升等方面开展投资贸易自由化探索,着力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经贸规则与制度体系。三是围绕供应链金融、跨境人民币使用、融资租赁等,探索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发展新模式。四是依托园区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主导产业,参照广东自贸区国际青年人才双创工作及国际法律服务创新经验,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商务专业培训、留学生“双创”、国际法律服务环境建设等,探索“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新模式。

(五)切实增强民生福祉。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好开发区+自贸区+托管街道的体制机制优势,加强社会治理,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示范区,努力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享”。

(六)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党建和发展“两手抓”,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促进党建工作再提升;巩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治成效,切实提升“一肩挑”比例;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要求、从严执纪,持之以恒落实八项规定、坚持不懈纠治“四风”;持续强化全面从严治党,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和干部队伍建设,锻造政治过硬、作风优良的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