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长安号”开启陕西开放新时代

在西安港中欧班列运营中心一块数据实时更新的显示屏上,以西安为中心,从中亚的阿拉木图、塔什干,到欧洲的莫斯科、科沃拉……陆港集团多式联运公司副总经理邵博尔向记者介绍,图中的每一条抛物线都代表着中欧班列“长安号”一条畅通的日常线路。

2013年11月28日,中欧班列国际货运班列“长安号”从西安港——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正式发车。2018年以来,截至11月底,“长安号”开行超1142列,运送货物总重112.64万吨,货值16.3亿美元。

2000多年前,张骞带着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完成了“凿空之旅”,开拓了绵延千年的丝绸之路。如今,地处中国内陆腹地、长期以来外贸基本依靠东部沿海主要港口的陕西,随着中欧班列“长安号”的开行,打通了向西开放的新通道,带来了贸易的发展和产业的迅速集聚,“引进来”的效果不断显现,“走出去”的步伐越迈越大。

构建物流新枢纽拓宽开放大通道

邵博尔所在的陆港集团多式联运公司是“长安号”中欧班列的承运主体之一。据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港口局局长白秦滨介绍,在运营方式上,西安国际港务区创造性地借鉴PPP模式,确定了“全面对接市场,一企一线”的运营思路,让有实力的物流企业以承包运行线路的方式共同参与班列运营。

目前,包括陆港多式联运公司在内的多家企业与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在班列运营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全力促进班列加密开行,共同打造全新的物流枢纽节点。

“从2013年第一条行线通车算起,加上2018年开行的西安至白俄罗斯、伊朗和米兰等5条线路,中亚、中欧班列运营线路已经达到了11条。2018年,我们的开行量也已经突破了1142列。”邵博尔透露,特别是自2018年以来,“长安号”的各项数据相较往年均呈几何式增长。“去年1—11月,班列开行量是2017年全年的5.9倍,货运量112.64万吨,是2017年全年的4.9倍,货值16.3亿美元,是2017年全年的8.6倍。”

记者了解到,作为目前我国辐射范围最广的中欧班列,“长安号”的快速成长一方面源于旺盛的供需关系;另一方面得益于性价比较高的运输成本。

西安港中欧班列运营中心提供的进出口货物统计图显示,近两年,“长安号”运输的货物品类包括工业原材料、机械设备、建材、工业零配件、食品、轻工产品6大类共计206个品种。其中,从中亚进口的小麦、绿豆和从欧洲进口的整车和汽车配件几类产品运输数量逐年攀升。

今年,利用西安粮食口岸的区位优势,“长安号”开通了粮食专列,将中亚的粮食常态化地运输到西安,同时,开通了沃尔沃专列,将产自比利时根特的原装汽车运到西安港,再配送到全国各地。

据悉,由于进出口业务需求旺盛,“长安号”往返基本不拉空箱,重载率达到了99.99%,在全国的中欧班列中位居第一。

“相对于海运和公路运输,铁路运输速度快,而相对于空运而言,铁路运输成本又低了不少。”邵博尔一语道破了“长安号”的独特优势。

据了解,以中欧班列(西安—华沙)为例,班列从西安出发后,经由我国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终点到达波兰华沙,全程9048公里,运行时间12天左右,比走海运的45天节省30多天,较公路缩短8—10天,运费比空运节省80%。

此外,除了木材、粮食等自重较重的传统货物,随着2019年“日通专列”的常态化运行,以电子产品为代表的高附加值商品也将成为“长安号”的“服务对象”。“‘日通专列’是我们与日本合作开通的特殊专列,每列的货值是以往班列平均货值的11—12倍,常态化运营后将为‘长安号’带来极为可观的利润。”邵博尔透露。

“我们将持续加密西安—青岛等国内主要港口的内贸班列开行频次,引流上线,构建‘一带一路’国际物流大通道,形成区域集散物流与供应链一体化服务体系。”白秦滨畅想,在不久的将来,结合西安保税区的功能定位,中欧班列将从运输业务升级为贸易服务,构建连接中亚、辐射欧洲腹地的黄金物流和安全、便捷的国际进出口贸易平台。

带动产业聚集助力外贸发展

“现在咱西安老百姓的餐桌上都能吃到哈萨克斯坦的粮油了。”在位于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厂房里,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副总经理刘冬萌向记者展示着多种多样的进口粮油产品。

据了解,爱菊集团是最早由西安市中心迁入国际港务区的企业之一。“迁进来主要是因为开通了‘长安号’,物流方便快捷是我们最看重的。”刘冬萌估算,“‘长安号’的开通为‘爱菊’大宗商品的运输节约了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和物流成本,由于西安是内陆城市,以前我们进口俄罗斯的粮食要从海参威运到连云港,再通过铁路运到西安,基本采购一批粮食要1个月甚至2个月时间,现在通过‘长安号’返程经过阿拉山口后,不到1周就能运到西安。”

在刘冬萌看来,西安国际港务区良好的营商环境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可以说,‘金牌店小二’精神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介绍,作为“长安号”舱单归并模式的首个获益企业,“爱菊”把同类品的进口商品进行整合报关,节省了90%以上的通关费用。同时,西安国际港务区便捷的检疫检验程序,也大大压缩了进口货物的时间。

目前,爱菊集团在哈萨克斯坦建有产业基地,今年以来,共通过“长安号”运回小麦5万吨、面粉1万吨、油脂2万吨。未来3—5年内,预计还有100—300列中欧班列的运输需求。

白秦滨告诉记者,如今,能够搭上中亚班列“长安号”的“东风”,已经成为许多企业有意落户西安的重要因素。目前,中粮集团、益海嘉里集团等企业均计划通过“长安号”运输通道从哈萨克斯坦等国进口粮油产品,将西安打造成粮油集散中心,辐射全国粮油加工贸易企业。

随着西安“一带一路”开放格局的构建完善,这条“黄金通道”还催生出了一批年轻的创业型企业。

作为一家面向于中亚和俄罗斯地区的跨境电商公司,物流问题曾是陕西丝路城控股集团总裁元朝辉创业初期最头疼的问题。元朝辉说:“我们以前开玩笑说,夏天买一个裙子,秋天才到货。”

2017年1月,丝路城成为了西安国际港务区首家搭载跨境电商货物的企业。“中欧班列让我们的成本降低了近一半,时效性更强也让更多中亚、俄罗斯地区的消费者购买到更加丰富的中国产品。”元朝辉感叹,“以后‘长安号’开到哪里,我们就把丝路城开到哪里。”

事实上,由“长安号”、陆海联运、空铁联运共同形成的立体物流大通道,实现了“中国创造”“走出去”,也使得国外的特色产品“走进来”,促进了资源的聚集与贸易的发展,西安的西部物流枢纽地位日益突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也与日俱增。据统计,2017年,“长安号”的货源仅10%来源于陕西,而2018年这一数据则达到30%。

“长安号”班列的运力提升,有效带动了陕西省对中亚地区贸易的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陕西对中亚地区贸易额达7.6亿元,同比增长71.2%。其中,出口6.4亿元,进口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8.1%和15.1%。

在10月30日“长安号”2018年开行首超1000列仪式上,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在致辞中指出,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未来,西安将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力把“长安号”打造成“效率最高、服务最优、速度最快、路线最全、开行最多、运量最大”的国际货运班列,加快培育万亿级商贸物流大产业,为全省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发展贡献西安力量。

据《中国财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