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释放对外开放 “新活力”

微信图片_20191217151834.jpg

11月15日,全省首台“证照快易通”在西安国际港务区政务服务中心上线,一台机器即可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审批、自助打证的全流程完整闭环。

“‘证照快易通’自助打证系统集成了人脸识别、电子证照库等一系列技术,首批上线了四类七种证照,法人或代办人网上提交资料受理完毕后,使用身份证,通过‘证照快易通’即可刷脸出证,一分钟就能搞定,非常便捷。” 西安国际港务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姚满亭说。

“证照快易通”自助打证系统的上线,改变了传统政务服务“面对面”模式,压缩了窗口受理时限,开启了全天24小时零见面全自助打证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实现了“申办不见面,领证全天候”。下一步,西安国际港务区将根据试运行情况不断调试完善,将它延伸至辖区街办、社区以及政务服务“楼小二”中。

政务服务有速度有“温度”,让企业获得实实在在的实惠。11月22日,记者在西安华南城有限公司楼下的24小时信包箱前遇到了领取施工许可证的公司员工付博。他告诉记者:“现在办理施工许可证,可以在网上申报、修改资料、公司门口取证,不出大楼就可以把施工许可证行政审批的流程做完,不用再来回跑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政务大厅了,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打通企业办理施工许可的“最后一米”。现在,西安国际港务区辖区的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取得土地)开始到竣工验收累计用时由原来的338个工作日缩减为120个工作日以内,必办环节由原来的35个缩减为14个,申请材料数量由原来的181项缩减为25项。审批用时减少了64.5%,环节数减少了60.0%,申请材料数减少了86.2% ,实现“坐在家中申报、在家门口取证”。

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副主任杨祎在接受采访时说,目前,西安国际港务区通过数据共享、网上预审等方式,60%的政务服务实现了“零跑腿”不见面审批,上千家企业“足不出楼”就能办理相关事项。随着全市“一网通办”平台上线运行,西安国际港务区的144个事项可实现一次提交、同步办理、信息共享、限时办结的服务。

“舱单归并”全国复制推广;政务服务“楼小二”率先上岗;人脸识别、微警认证开启了证明身份的“刷脸时代”;24小时信包箱实现“全城通港”;构建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以第二国际商事法庭为核心的“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加快推进……

近年来,西安国际港务区充分发挥“自贸区+综保区+内陆港”的政策叠加效应,大力推行“一网通办”“容缺受理”“政策兑现进大厅”等创新服务,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构建“15分钟便民服务圈”全省样板,营造起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国际营商环境。4月16日,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到西安国际港务区政务服务中心调研政务服务改革创新,对政务服务“楼小二”、24小时自助信包箱等创新举措充分认可。

以营商环境优化为抓手,不断释放对外开放“新活力”,西安国际港务区正在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竞相投资的“热土”和发展壮大的“宝地”。

西安国际港务区是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举办地,主场馆——西安奥体中心在灞河东岸拔地而起。丝路之门、全球贸易港、欧洲风情小镇等国际化的教育医疗、购物娱乐等配套设施正加快建设。同时,六大央企的西北总部或丝路中心落户西安国际港务区,助力总部经济集群建设,提升产业结构层次,促进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未来,西安国际港务区将更加有效地提高陕西经济的外向度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能力,成为西部地区沟通全国、联通世界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助推西安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形成。

据了解,下一步,西安国际港务区将立足开发区、自贸区的站位,既在上级各项改革要求的框架之内,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所创新、有所作为。尤其是要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实现全城24小时“不打烊”自助服务,更好地实现企业“引进来、走出去”,努力为实现追赶超越贡献更多“陆港力量”。

据《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