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跨越 驰而不息

中欧班列长安号累计开行突破20000列

9月28日10:30,随着一声汽笛长鸣,装载165 辆吉利汽车的中欧班列长安号从西安国际港站缓缓驶出,一路向西,经阿拉山口出境,13天后将抵达俄罗斯莫斯科。这是中欧班列长安号自2013年11月开行以来的第20000列,也是2023年开行的第3946列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

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来,西安国际港务区充分发挥西安港作为服务全国向西开放和陕西西安对外开放平台作用,加快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长安号实现了运行质效的“双提升”,已经成为运行时效最快,智能化程度最高,线路辐射范围最广,服务功能最全,综合成本最低的“钢铁驼队”,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务实合作、推动中国—中亚峰会成果落实注入澎湃动力,成为陕西、西安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的生动实践。

“钢铁驼队”跑出加速度

辐射范围实现由“线”到“面”的转变

当日开行的第20000列长安号上,装载着165辆吉利汽车,后续还有330辆汽车将搭乘两列长安号运往莫斯科。

吉利汽车西安基地生产总监陈斌表示:“相较于传统的海运或航空运输,中欧班列长安号运输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对于西安吉利来说,不仅降低了产品出口的成本,也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截至目前,西安吉利已用长安号发运5115辆整车至俄罗斯。截至9月28日,今年中欧班列长安号累计开行汽车出口专列133列,运送了10000余台汽车。

满载“中国制造”的“长安号”,如同奔腾的巨龙,不仅成为贯通欧亚贸易的使者,更彰显了中国作为开放大国的气象。

2013年11月28日,首列中欧班列长安号从西安港鸣笛启航,开往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十年间,“钢铁驼队”中欧班列长安号,持续优化境内外通道网络布局,构建了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体系,通道辐射范围实现由“线”到“面”的转变。

“长安号开行十年来,班列运行干线由开行之初的1条增加到现在的17条,基本覆盖欧亚大陆全境,‘+西欧’集结线路拓展到21条。运送货物品类日渐丰富,由最初的钻井设备拓展到纺织制品、机械设备、机电设备、橡胶制品、电子产品、汽车整车及配件等9大类,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搭乘长安号走出国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电气设备、粮食、矿产、木材等特色产品搭乘长安号进入中国,有效促进了陕西西安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人文等交流合作。”西安国际港务区自贸与港口管理局副局长徐小强说。

建设世界一流内陆港

高质量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

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十年,拾阶而上。

这十年,铿锵车轮,拓展着西安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让西安从不靠海、不沿边的“内陆腹地”迈向“开放前沿”。截至目前,中欧班列长安号自2013年开行以来累计开行达到20000列,2023年开行3946列,同比增长29.7%,运送货物总重350万吨,同比增长34.7%。开行量、货运量、重箱率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第一。

2013年11月—2014年开行46列,2015年95列,2016年151列,2017年194列,到2018年1235列,2019年2133列,2020年3720列,2021年3841列,2022年4639列。经过十年的探索发展,中欧班列长安号不断提质增效,完成了从“追赶者”、“跟跑者”到“领先者”的角色转换,西安港也实现了从新筑四等车站到西安国际港站的转变。

随着中欧班列长安号的高质量开行和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的加速建设,长安号开行频次由开行之初的平均每周1列,到现在平均每天开行15列左右,平均每1小时40分,就有一列中欧班列长安号在西安国际港站始发和抵达。西安国际港站货运车间主任白宽锋介绍:“长安号开行以来,西安国际港站统筹安排人员、线路、机具,强化现场调度指挥,保证货品随到随送随卸、随装好随开车。”

“今年,西安国际港站再次实现升级,货物装卸线路由19条增至29条,改造12条货物线使其具备直接发车功能,装卸能力提升30%。”西安国际港务区自贸与港口管理局副局长徐小强介绍,西安国际港站设计年集装箱吞吐量540万标箱、年铁路货运量6600万吨,建成59条铁路作业线,其中国际集装箱作业线18条,建设成效显著,实现了从内陆普通货运站点到世界一流内陆港的转变。

同时,西安国际港务区坚持创新引领,开行了全国首列境内外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全国首个陆路启运港退税试点实施达效,建成了中欧班列综合数字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线上订舱、报关、结算、支付、融资等“一站式”、“一票制”国际联运全程服务。

打造临港产业集群

推动港产港贸港城高质量发展

“中欧班列长安号覆盖了中国和欧洲多个国家和地区,能够帮助吉利拓展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吉利汽车西安基地生产总监陈斌坦言,通过这条物流通道,西安吉利可以更便捷地将产品输送到欧洲各地,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陈斌表示,随着吉利西安海外出口布局战略规划的逐步落地,将进一步加强与长安号的合作,预计在2024年下半年,西安基地海外出口将由整车转为KD件,预计月均出口量将达到2000台(667柜)以上。

长安号的通道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产业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安家”,带动效应日益凸显,实现由物流运输到产业集聚的转变。“截至目前,国际港务区已引进世界500强企业31家、中国500强企业39家、中国民营500强企业15家,‘一带一路’临港产业园已落户陕西康佳、汇芯5G通信、台湾中科半导体、京虹显示、银河新能源、 致远科技等临港制造企业40余家,总投资超过100亿元,西安国家医学中心医工创新产业园已聚集聚能医工、新华医疗等10多个重点项目,西安港的临港制造产业门类已涵盖消费电子、半导体、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器械等多领域。”西安国际港务区投资促进一局负责人张琳表示。

布局跨境电商新赛道,把中欧班列长安号的“流量”转变为贸易的“留量”。在“一带一路”电商中心微聚繁星全球跨境直播基地,俄罗斯籍主播凯特正在镜头前热情地向外国消费者介绍中国产品。目前西安国际港务区已建设直播间168间,导入直播人才超800人。微聚繁星负责人王芳说:“我们看重的是中欧班列长安号带来的低成本国际物流服务和完善的供应链配套。”

“西安国际港务区已引进阿里巴巴、京东、亚马逊、抖音等一批国内外知名跨境电商平台及上下游企业落户,累计注册各类电子商务及配套企业2500余户,聚集各类电商人才5000余人,实现网络交易额超过2200亿元。”西安国际港务区投资促进二局局长魏玮表示。

“共建‘一带一路’十年来,我们西安国际港务区是参与者、践行者和受益者。中欧班列长安号贯通欧亚,有效促进了陕西与沿线国家地区的经贸、人文等交流合作,为陕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注入强劲动能。”西安国际港务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孙艺民表示,西安国际港务区将全力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在服务全国向西开放,在国际物流体系构建,在国际贸易枢纽建设,在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四个方面实现新拓展。“+西欧”线路年内增至24条,加快国外场站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与西部陆海新通道互联互通,建设中亚南亚西亚(西安)国际贸易中心,争取设立中亚国家本外币结算中心,与国际通行的商事法律服务标准衔接,大力提升商事纠纷解决国际影响力,为陕西西安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全面对外开放作出西安港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