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微笑说再见 全运村里处处有温情

“我会牢牢记住你的脸,我会珍惜你给的思念,这些日子在我心中永远都不会抹去……”9月28日,随着最后一批运动员离村,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村正式闭村。搬起一件件行李,收藏起美好的记忆,在西安秋日的阳光中,一批批工作人员离开全运村,离开他们居住了一个多月的“家”。 

“全运村就像我们的家。”无论是村里的运动员、技术官员、媒体记者,还是工作人员、志愿者,在即将离别时,都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他们说:“全运村很温暖,就像家一样。”

点赞 ——“全运村的服务完全可以拿金牌”

9月25日,全运村运动员村的一间房间内,山东排球队教练员宋建伟正在收拾自己的行李,就要踏上归程的他对这里恋恋不舍,给工作人员送上感谢的拥抱后,他和队员们一起离开了全运村。

“之前我作为运动员参加过全运会,这次成了教练员,住过很多个全运村,西安全运村给我的感觉是各方面服务更细致。”宋建伟表示,房间服务很贴心,每次比完赛回来,房间内已经整洁一新,正是因为很多人背后默默的付出,才能呈现全运会赛场上精彩的比赛。“尤其是全运村的防疫工作,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每天发口罩、做核酸检测,都非常辛苦,感谢他们的付出,让我们全身心投入比赛,赛出好成绩。”

全运赛场上,运动员比赛进行得如火如荼,全运村里,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也忙得不亦乐乎。从贴心生日会到免费看病领取药品,再到电瓶车招手即停。来自全国各地的村民纷纷表示,“全运村的服务完全可以拿一块金牌了!”

东京奥运会冠军巩立姣说:“这届全运会办得太好了,全运村的很多细节,都让人觉得很亲切温暖,仿佛是回到家了。”在历史性地夺得了全运会女子铅球项目“4连冠”后,巩立姣兴奋地表示:“西安是我的福地,以后西安有其他比赛,我一定还来参加!”

“餐厅里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吃都有,除了工作我仿佛也经历了一场旅游,把所有地方的小吃都吃了个遍。”让来自广西的体操项目技术官员熊斌印象最深的是全运村的餐厅,她表示,全运村里各项服务细致贴心,让大家都倍感温馨。

“入住到村里,感受到全运村住宿条件特别好,房间配备了洗衣机等设施,让运动员生活特别便利。这次全运会上,山东省运动队取得了历史性的成绩,已经拿了6块金牌。全运村各方面的保障,对运动员成绩的取得有促进作用。为村委会点赞!希望村委会能感受到我们对赛事服务保障的谢意。”山东省游泳队领队陈扬说。

不舍——纸短情长 难舍离别

看着运动员一个个离开,运动员村居民服务中心北苑经理罗文有感慨,更有不舍。每次走到居民服务中心门口,她总会习惯性地望向一旁写着当日动态提醒、贴着感谢信的展板,上面签满了曾经在这里住过的运动员的名字。

澳门花样游泳队在感谢信中写道:“在全运村生活期间,北苑的工作人员帮助了我们很多,谢谢你们耐心且贴心的帮助!北苑的生活短短6天,却有4班像家的感觉,让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能得到好的休息,无后顾之忧!”展板上,一页页写满了感谢的信件、一张张五颜六色的爱心贴纸,在离别之际,诉说着牵挂、支持和感谢,千言万语,纸短情长。

从9月23日起,全运村志愿者服务中心副主任程婉茹就开始在朋友圈每天记录全运村的景象,同事们都开玩笑说“:好像进入了闭村前的留恋期。”即将离村,程婉茹的心情也多了份不舍“。从刚开始进村的不适应,到现在马上就要闭村了,真的是从心里头感到依依不舍,好像已经熟悉、习惯了在村里的生活……”

自8月24日以来,全运村所有工作人员早出晚归、连续工作一个多月,其中艰辛只有自己知道。但大家积极调整状态,把微笑和热情留给村民,收获了来自所有运动员、技术官员、媒体记者的一致好评。

“从似曾相识到熟稔如家,我们在村里度过17个昼夜,忘不了媒体餐厅的‘陕味’油泼面,忘不了村长亲自为我们送上的生日祝福,忘不了异乡而居却温馨非凡的中秋节……”在《大众日报》记者于晓波看来,服务如“灯”照亮他人,全运村用日夜不熄的“灯火”,为所有媒体记者映照出难忘的影像和记忆。

“在全运村,我们为大家提供的是一种生活方式,而非简单的住宿服务;住宿不再是比赛途中的例行公事,而变成了一种体验。”全运村住宿服务中心主任韩婷婷告诉记者:“大家确实很辛苦,但听到运动员说在全运村里有家的感觉,我们就觉得自己的辛苦都很值得!”

付出——“风光”背后如“灯火”照亮他人

9月28日,42岁的保洁员任海艳最后一次提着扫帚和拖把走在村委会2楼平台上,一丝不苟地开始进行村委会外围的走廊巡查,及时清理地面垃圾。

“最后一班岗,我要坚持到底!”任海艳说:“全运会是全国的一场体育盛事,这次能在西安参加全运会的服务保障工作,我们大伙儿都觉得非常荣幸,也特别自豪,再辛苦也值得!”

全运村看起来很“风光”,但有谁知道,这“风光”的背后,“一办十四中心”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付出了多少艰辛。

“这次全运村是史上开村到闭村的时间最长的,因为疫情的封闭管理的要求,各中心近7000名工作人员在8月24日前陆续进村封闭,启动相关服务和运行保障工作。村外还有2000多人的餐饮服务商以及酒店管理团队。大家都非常不容易!”全运村执行副村长杨祎说。

“中秋节我们都是在全运村过的。”眼看着一批批运动员踏上归途,杨祎的思绪不禁飘回到中秋节那天,她清楚地记得,9月21日当天,全运村的接待服务已进入最关键阶段,为了让大家在全运村也能感受温情,营造“长安一片月,天下共团圆”的节日气氛,全运村餐厅、非遗文化展厅、志愿者服务中心筹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所有村民在全运村里赏美景,“乐”游中秋。

9月27日晚8时,接待完最后一批山东游泳队员,整理完展品,全运村非遗展厅闭馆。大家依依不舍,集体在展馆内合影留念合影。

“重温开村誓言,来自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在国旗下宣誓,恪尽职守,发光发热。在全运村里,非遗这个窗口很受全国运动员关注,多位市民讲解员非常辛苦,但始终坚守,令人钦佩。”西安非遗宣传推广大使王智表示,荣誉对于头发花白的非遗人的意义,在于永远坚守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数难忘的场景留在了记忆中,感谢全运村给西安非遗一个至高的展示平台,让大家在全运村里为全国各地的来宾讲好陕西故事、讲好西安故事、讲好非遗故事。”

泪目——告别这段难忘而美好的“全运记忆”

来自西安工业大学的大三学生李苏阳是全运村的志愿者,她用“宝贵”“回忆”“泪目”三个词来总结这次在全运村的生活。

回忆一幕幕如“走马灯”在眼前浮现,李苏阳如她所说“泪目”了,她哽咽道:“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有很多暖心故事,我遇到过一位技术官员没有买到纪念徽章有点失望,我就把自己的徽章送给了她,没想到那位老师来志愿服务中心找了我3次,一直想再还给我一个徽章,我一直觉得,自己只是付出了不值一提、一点点的好,却被对方一直记在心里,还总想着回报,真的特别感动、暖心!”

最初报名的时候,李苏阳的老师问过她为什么要参与这次志愿服务活动?李苏阳回答:“为了给我的大学时光制造一些美好回忆。”到了结束时刻,她感到如愿以偿,“确实很美好!这是我们从来没有体验过的生活,是很新奇也很宝贵的一段经历。”

全运村志愿者服务中心副主任程婉茹掩饰不住对志愿者的赞赏。“他们很多还是‘00后’的孩子,温室里长大,33天的志愿服务,他们不仅很投入,而且任劳任怨。长时间的封闭环境下,住宿条件也不是特别优越,但大家克服困难,尽全力帮我们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志愿活动。所有工作人员和村民对孩子们的志愿服务也非常赞许,我感到特别欣慰!”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当天,近7000名工作人员将全部解散,回到各自的岗位上,开始新的工作与生活。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让我们一起微笑说“再见”,告别这段难忘而美好的“全运记忆”。

康乔娜/文  陈冰/图

主办单位:西安国际港务区管理委员会

电话:029-83620315(政务服务中心)

网站标识码:6101000063 陕ICP备20012560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1102000082号